山西梆子、刀削面等声音首发NFT数字藏品,NFT数字藏品全新形式传递中国地方文化!

一座城的韵味尽在街头巷尾的声音里。12月17日起,大同、南京等六大古都特色声音的数字藏品通过鲸探发行。六百年前的古音、九十多岁的老手艺人叫卖声等这些最日常且最珍贵的音效,由编曲家编辑成有城市代表性的乐曲,通过数字技术将代表地域特色和历史的声音永久留存。

今日上线发售的大同声音,分为《食》《光》《曲》三个篇章,每款限量10000份。音频数字藏品以大同特色食物、生旺火习俗、山西梆子晋剧等为主要声音取材,那些法华寺风铃声、刀削面烹饪声、灯会数来宝表演声、二人台演奏声……相互交错展现从古都到新城中大同民众的热气腾腾生活景象。

“大同”是中国古代圣贤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意为“天下大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历史上,大同曾是北魏的首都,也曾作为辽、金的陪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开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隐于市井的记忆常被称为声音的非遗,流传着城市风貌的变迁,借助数字技术和全新表现形式,也将成为文化机构最有特色的IP产品之一。

山西梆子、刀削面等声音首发NFT数字藏品,NFT数字藏品全新形式传递中国地方文化!

《食》•烟火气的声音

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味蕾都是最能串联起时空情怀的元素。

乐章从大同最具特色的食物——刀削面入手,去到大同最市井的巷坊食肆,采集最有烟火气的声音,并且编入悠扬而具有生机感的配乐。在美食饕餮中,完成古都到新城的连结传承。

藏品《食》,是由大同法华寺、市井刀削面馆、大同夜市一带的声音编辑而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了法华寺风铃,传统刀削面制作过程等声音元素。

乐章中,法华寺的风铃声,穿越大半座大同城,钻入刀削面馆的后厨,和面声、削面声与悠然的琵琶相融合勾勒出从手到口、从口到心的美食传承。

法华寺是大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内有一座古迹——法华塔,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味嘛塔,塔内存有珍贵的《法华经》。法华塔牌楼屋檐挂风铃,其铃声寓意着幸福安康。

为了采集到晨间“第一道风铃声”,团队连续两天清晨前往法华寺,借助升降杆等专业设备,录制了数十轨,并最终挑选出最具动效的一版,也希望有幸能听到本藏品的人们平安好运。

此外,刀削面制作过程的声音采集,也颇为不易。即便话筒前站着的是大同资深的刀削面手艺人,手法的轻重、收音的距离等,都可能会对声音的呈现产生影响。最终,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终于用声音记录下了这款大同经典美食的灵魂。

乐章尾声,镜头一转来到夜市,小镲的律动感带出更多烟火气息。在大同存续至今的精致美食中,我们通过听觉,重返昔日繁华,和古人保持心意相通。

《光》•美好生活的期许

一座城市的声音,是它的灵魂。数千年来,这些声音穿越时空,记录了古都大同的过往,也串联起新城的勃勃生机。

从古至今,光,一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当有吉事喜事,家家户户都会把大块煤炭垒成塔状,点燃之后,旺气冲天,一片吉祥景象。

乐章从当地生旺火的习俗切题进入,自然转接到现代的“光”——大同最出名的“古都灯会”,如织人流在古城墙游逛的喧闹声,配上欢快祈福的曲调,寓意大同这座流光溢彩的不夜城会一直“火起来,活起来”。

藏品《光》,是由大同传统民俗点旺火之声、烟花爆竹声、大同灯会场景声等声音元素组成的音乐艺术作品。

伴随着大同百姓点旺火、响炮,祈愿迎来美好新年的传统仪式,编钟、大钟配合着中国大鼓铿锵有力的敲打节奏,共同演绎出大同作为古都的历史厚重感。

这是制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次采集。因为生旺火这一习俗,通常只在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的时候才举行。几经辗转努力,团队联系到了大同农村正准备举办婚事的一家子,在婚礼现场收录到了原汁原味的生旺火煤炭燃烧声。

乐章后半段,梦幻空间感的钢琴声、灵动优美的琵琶声相交织,与灯会上五彩斑斓的花灯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大同人民美好生活的图景,将吉祥的声音带给大家。

《曲》•晋剧唱腔巧妙呼应

数千年来,戏曲所带来的时空连结感,总是那么自然。乐章从最地道的“山西梆子”——晋剧开始寻根之旅。奇妙的“古唱今时”,还将过渡到“二人台”。跟晋剧相比,“二人台”是更接地气的民间曲艺形式,但同样也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在大同的街头广场,都还随处可见“二人台”的演出,通过巧妙的韵律编配,与晋剧唱腔形成呼应。

藏品《曲》,是由大同民间晋剧剧场、街头舞台等场景的声音元素组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包含了晋剧演唱、“二人台”演奏等声音。

乐章伊始,带有编钟听感的PAD音色配合着中国鼓,与“二人台”的民乐演奏,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时空呼应。“二人台”是多文化碰撞而产生的民间戏剧艺术形式,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体现,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乐章渐行,晋剧唱段响起,巴拉莱卡琴和小鼓的加入,像是聆听,又像是合诉着戏曲艺术前世今生的相逢。同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是大同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当地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每天都会有晋剧票友们的自发交流演出。

这一次,制作团队跑遍了大同市的主要公园和广场,用多角度拾音的方式,采集到了多段晋剧唱腔,并把最精华的段落运用到了藏品中,展现出大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祥和幸福。

来源:山西晚报全媒体 记者:李莉薛建英

本文来自山西晚报,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xMeta财经:AI数字财经资讯-AI人工智能、股市、NFT(数字藏品)、Web3、元宇宙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声明: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
(2)
WaDAO的头像WaDAO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19:26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19: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