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学园为形成创科生态圈组建三个核心资金,在创科领域的竞争力远超新加坡

01

香港政府用20年时间成功打造香港科学园

内地与香港在文字表述上有许多差异。在科技发展领域,内地政府叫科技创新,香港政府叫创科发展。尽管表述上有差异,但实质上基本是一致的。

1-1

香港科学园的状况

香港科学园位于香港沙田的香港中文大学边上,占地近400亩,于2002年正式开园。截至2021年3月,园内共有23幢设备完善的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米。香港科技园作为香港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汇聚来自逾2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00家初创及科技公司。香港科技园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现有18,000多人在园区工作,其中研发人员12,000人。

香港科学园为形成创科生态圈组建三个核心资金,在创科领域的竞争力远超新加坡

香港科学园

香港科技园成立20年,成功帮助逾900家企业从培育计划中顺利毕业,以及为730多家企业提供支援服务。

香港科学园支持与培育了一批知名企业。如已经成功上市的商汤科技和独角兽企业货拉拉以及思谋科技。2021年,一批国内外独角兽企业又进驻了香港科技园,例如Geek+、Nium、云豹智能等。

香港科技园与深港科创公司已于去年签署框架协议,目前整个项目进展有序,计划不久在深圳福田区,正式启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深圳分园的整体规划完善,占地高达31,000平方米,计划将包含众创空间、办公室、干和湿实验室、会议及活动场地等多项用地。

1-2

香港科学园为形成创科生态圈组建三个核心资金

园区设立包括香港科技园创投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科技企业投资基金等主要基金,帮助初创企业成长。

园区第一支基金——香港科技园创投基金:可以直接参与投资种子轮至A轮阶段,目前已经拥有6亿港元的管理资金,帮助支援1,000多家企业,未来继续服务更多初创企业。

园区第二个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目前基金额度已提升至50亿港元,主要投资较成熟且具潜质的全球科技企业,帮助企业在香港及海外扩展业务,丰富香港的创科生态,持续巩固香港创科地位。

园区第三个基金——科技企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向22间科技企业投资超过2.7亿港元,并吸引超过43亿港元私人投资。科技园公司已向基金注资3.5亿港元,并将扩大涵盖范围至B轮或后期融资。

1-3

在香港科学园创立“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

InnoHK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创科旗舰项目,致力于促进环球科研合作,让香港在全球高科技版图中占据重要席位。该项目由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推动,获得全球一批顶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响应。现已有全球一流的28所研发实验室获选进驻,汇聚七家本地院校和研发机构,以及30多家来自全球11个经济体的机构,参与该项目的海内外科研人员共约2000人。

1-4

对香港科学园下属三家工业村重新定位

香港科学园的运营管理公司——香港科技园公司最近将其分别位于大埔、元朗及将军澳的三个工业村重新定位成创新园,藉此推动先进制造、微电子及医疗科技等高潜力行业的发展,协助工业家及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创新制造”市场方案。三个工业村的主要落户企业有:香港生力啤(母公司是菲律宾的商业巨人生力公司)、聯邦制藥、澳美制药、雀巢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之友印务集团、香港印钞有限公司、亚太卫星站、李锦记有限公司、美心食品厂、德昌电机、南华早报、东方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亚洲电视、将军澳电视广播城、邵氏影城、香港氧气、美亚集团中心、亚洲网通、日立电梯中心等。

02

香港政府成功打造香港数码港

香港数码港占地面积360亩,写字楼总建筑面积10,0000平米,另外配套有商业、酒店与住宅,是一个创新数码社群,汇聚超过1900家社群企业,包括超过800家驻园区及1100家非驻园区的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的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数码港是香港的一个科技旗舰。2020年底,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可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数码港社群企业中,超过400家是金融科技企业,他们在合规科技、保险科技、理财科技及区块链等诸多金融科技细分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社群包括两间获发牌的虚拟银行 ( WeLab Bank, 众安银行)、三间持牌虚拟保险公司(Bowtie, One Degree, ZA Insure),及一间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Hashkey),亦汇聚三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众安、WeLab 及 TNG。

数码港已有超过19年的历史,当时提出的愿景,就是透过数码技术推动香港的经济。现在看来,是很有远见的。数码港亦不断提升社群企业的融资能力,包括通过“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4亿)吸引不同投资者,引资比率达1:9。截至目前,连同其他投资者,已向24间数码港企业(26个项目)注资合共逾17.3亿港元。

03

香港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拥抱web3

2023年1月,香港政府通过数码港成立“数码港Web3基地”,香港政府投入一笔资金支持该产业的发展。Web3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其中心思想是要去中心化,即把数据或产权等归到创造者或使用者身上,而不需要透过一些中心的平台,让发展可以更自由。

早在4-5年前,香港就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企业的成长,不少专注于区块链的企业在香港数码港落地。Consensys,就是其中一家旗舰级的区块链公司,已经拿到很多融资。香港数码港还有不少很成功的电竞/数码娱乐和智慧生活类企业,当中不少企业在2-3年前就很有远见地转型到Web3这个领域。Animoca Brands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Web3旗舰,其估值一度达到近60亿美元。

2022年,香港特区政府发表虚拟资产政策宣言后,Web3的气氛就热起来了,全球不少项目和初创企业都表示希望来香港发展。香港数码港汇聚香港Web3社群,目前已有超过100间Web3相关初创企业。今年1月成立的“数码港Web3基地”(Web3Hub@Cyberport),旨在支持香港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招揽国际Web3企业落户香港,吸引相关人才来港发展,巩固香港Web3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在服务传统Web2时代的初创企业已经有一整套完善的措施。成立“数码港Web3基地”的目的,是将香港在Web2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初创企业培育服务复制到Web3社群中,帮他们对接不同的资源,客户、投资人、用户、专业服务机构等等,帮助他们成长。Web3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圈子,里面的用户、投资人,包括媒体,乃至整个生态和Web2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设立“数码港Web3基地”的目的,就是把Web3生态中的旗舰企业及人才吸引过来,让整个生态得以蓬勃发展。

2023年4月14日 ,亚洲创新科技旗舰盛事2023数字经济峰会在香港举办,并录得逾4000人次于现场及线上参与,创下峰会纪录,得到来自超过40个国家及地区的科技、商业、学术和政府界别的决策领袖和业界翘楚参与其中。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数码经济的发展,认为这是香港未来的重要增长引擎。他指出,今年财政预算案中将拨款逾7亿港元加快数码经济发展,并拨款超过900万港元推出一系列国际举措和措施,包括:建立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框架,以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和机构参与虚拟资产市场;推动跨境数据流动和数据保护协议的制定和落实,以促进数据共享和创新应用等。

李家超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科技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可以成为虚拟资产交易和管理的理想地点。

04

香港政府将建设北部都会区

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提出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覆盖香港元朗区、北区和深港口岸经济带,占地约30000公顷,旨在打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都会区,计划落成后可容纳250万人居住,提供65万个职位。策略的其中一项重点,是将目前正在兴建、位于河套地区的港深创科园,联同落马洲/新田一带地方,整合为「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河对岸的科创园区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两地科创合作。

香港科学园为形成创科生态圈组建三个核心资金,在创科领域的竞争力远超新加坡

05

香港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创科的环境、条件及取得的进步远超新加坡

5-1

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远超新加坡

创新科技离不开一流大学资源,美国硅谷背靠斯坦福大学而获得成功就是最好的明证。香港拥有香港大学(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22)、香港科技大学(全球排名第50位、亚洲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香港中文大学(世界大学排名第82位)、香港城市大学(2022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第54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99位)、香港理工大学(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第65位,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00位)、香港浸会大学(荣膺“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位列亚洲第一、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第60名)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同时,香港共拥有18所大学,排名前六位的大学在校学生10万人左右,其中包含近3万国际学生。香港已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共有近150所高校、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加坡有新加坡国立大学(2022年QS排名第11位)、新加坡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10多所大学。

5-2

香港及背靠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基数、土地面积、GDP总量远超新加坡

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香港人口数量是741.31万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数量是8669.23万人;新加坡人口数量545.4万人。

香港土地面积1113.76平方公里;粤港澳大湾区土地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新加坡土地面积724.4平方公里。

根据2022年统计数据,香港GDP为28270.09亿港元,约为3609.79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已经超过1.89万亿美元;新加坡GDP为4670亿美元。

5-3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不断高起,科技人员难以承受

这几天网上有一篇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文章《“下南洋退潮”:租不起房,吃不起饭,精英逃离新加坡》写得很好,很有代表性,我在此加以引用,以此说明情况。以下部分是该篇文章的摘录:

【新加坡不再是中产心里的应许之地】

到新加坡的第6个月,王锋做了一个决定——离开新加坡。

做这个决定,王锋只用了5秒钟,就在收到房东的信息之后。房东通知他,5月起,王锋租的这间位于市中心的公寓,将从5000新加坡元(约为2.6万元人民币)涨到7000新加坡元,涨幅约合1万元人民币。而这已经是房东半年内的第二次涨价了。

到新加坡前,王锋对这个国家十分憧憬——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最重要的是政策环境对他所从事的Web3行业十分友好。他的朋友圈里,大部分同行都在2022年去了新加坡,看着他们每天在朋友圈晒,王锋心痒难耐。在公司开始为员工落实去新加坡的手续时,王锋第一个报了名。

在国内,王锋年薪70万元人民币,去新加坡后,公司又主动为其调薪30%。去之前,王锋还给自己定了“五年计划”:在五年内将EP签(工作准证)转成PR签(永居签证),然后买房,将家人一并接来,定居新加坡。

计划赶不上变化。尽管去之前就听同行抱怨新加坡物价飞涨,但直到王锋肉身生活在新加坡后,才知道“飞涨”的概念有多离谱:房租、餐饮一涨再涨,30%的薪资涨幅根本覆盖不了在新加坡的生活成本。而且EP签的门槛越来越高,永居签证也越来越难拿。

国内疫情政策放开后,王锋逐渐萌生要离开新加坡的念头,房租涨价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新加坡的舒服是留给超级有钱人的,做普通工作的国人依然很卷。像我,一天工作10小时是常态。”王锋告诉《中国企业家》,“上班压力大,赚的钱还要帮本地人供房子,家人也不在身边,能否拿到永居是未知,这种不确定性其实非常压抑。”

2022年,在大环境、技术、资本和政策的推动下,Web3行业、互联网行业掀起了一股“下南洋”风潮,大批创业者、管理层和梦想成为新中产的年轻人迁徙到了新加坡。

短短一年,中产“下南洋”已成过去式,逃离新加坡成了新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加坡物价一路水涨船高。据统计,新加坡核心通货膨胀率在今年1月升至5.5%,创15年以来最高。

而在政策层面,新加坡对EP签和PR签的门槛也一再提高。在每月薪资不得低于5000新加坡元的标准之上,从今年9月开始,申请EP准证还将按照候选人的薪资、学历、企业员工国籍多元化、本地员工数量四个维度进行打分,40分以上的候选人才有资格申请。

也就是说,未来只有人中龙凤,才能留在新加坡工作。

【不堪重负的生活成本】

去年11月,海欣下定决心,前往新加坡工作。她在一家Web3公司担任商务负责人,公司总部在新加坡。“但近两年政策不断调整,想要拿新加坡的永居已经变成非常难的事情。”拿不到永居,工签持有者就不能申请价格低廉的组屋,只能购买昂贵的私人公寓,还需支付一笔税率高达34%的印花税。而以永久居民身份买房,印花税只需9%。

“来新加坡,主要是因为疫情对国内的Web3从业者影响很大。而且新加坡的Web3从业环境更好一些。”她说。来到新加坡,海欣发现,这里的生活成本至少是北京、上海的1.5倍。“同样的标品,比如衣服、生活用品,标价都比国内贵30%~50%。”

房租更是让过来的中产不堪重负。根据新加坡地产网站数据,截至去年,新加坡私人公寓与组屋的租金已分别连续上涨21个月、27个月,涨幅达到了31%和24.7%。海欣目前租的一室一厅,租金每月5000新加坡元,加上中介费,每个月差不多要花上3万元人民币。“3万块,在北京、上海都能租到市中心豪华的房子了。”海欣感慨道,“但是在新加坡,租一个50平的一居室,即使在比较偏僻的位置,至少也要40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1000元)起步。”

吃饭、交通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海欣租住的地方,距离公司车程大概10分钟,“这点路程,在国内打车可能就是一个起步价,但在新加坡要花大概60元人民币,赶上早晚高峰,车费还会更高。”

海欣初来新加坡吃的第一顿饭,是商场里的一家麻辣烫,这可能也是她人生中吃过的最豪华的一顿麻辣烫了,“折算下来,那顿麻辣烫花了大概人民币150元。”海欣看到账单时吓了一跳,“在国内,就算在北京国贸这种核心商场吃一顿麻辣烫,最多也就六七十元吧。”

海欣在国内习惯点外卖,并且不太会在意价格。但在新加坡,她几乎戒掉了这个习惯——一顿常规的两菜一饭,加上配送费,就要200多元人民币。在海欣看来,虽然薪资也有涨幅,但想要在新加坡维持和国内同样的生活质量,还是比较吃力。

【区块链从业者到新加坡】

区块链从业者云飞2021年12月份来到新加坡。“从文化上,中国人到新加坡落脚相对比较舒服,因为很多人会讲华语,饮食上的差别也不大,适应新加坡的生活还算容易。况且新加坡和中国在同一个时区,比较方便工作上和国内联系。”

在云飞看来,有孩子的家庭想要在新加坡长期生活,成本比单身人士要高出一大截。“因为涉及到孩子读书,所以租房就要靠近学校,租学区房。而且还要请菲佣照顾孩子,新加坡请菲佣的价格不高,但菲佣需要有一个单独的房间,所以只能租二居室或者三居室,这样租房成本会变得特别高。”

孩子上新加坡本地的学校需要排队,而且不一定能排上,所以很多中国人选择让孩子上国际学校,“国际学校每年学费至少要30万元人民币,这又是一笔硬性支出。”云飞说道。加上交通、吃饭等成本,一个有孩子的中国家庭在新加坡,每年最基本的开销就得接近百万元人民币。

云飞初来时租的房子,价格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一年之后,房租就涨了40%。“从2022年开始,新加坡的生活成本上涨非常明显。”他认为新加坡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多中国人涌入新加坡。尤其集中在2022年。

发布者:Web3创投,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ft.aiju.com/news/69117.html,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

『声明: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
(0)
Web3创投的头像Web3创投
上一篇 2023年4月23日 09:34
下一篇 2023年4月23日 09:3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