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嘉年华」圆桌讨论:TradFi 与加密技术的融合共生!

Baker McKenzie 合伙人 Joy Lam、Cobo 首席运营官 Lily Z. King、AWR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Phillip Gillespie、Fidelity 数字资产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 Luc Froehlich、Kenetic 创始人 Jehan Chu 与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围绕 TradFi 和加密技术的融合共生展开圆桌讨论,分享 TradFi 如何借助新的力量实现模式的创新与变更。

主持人:Joy Lam,Baker McKenzie 合伙人

嘉宾:

Lily Z. King,Cobo 首席运营官

Phillip Gillespie,AWR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Luc Froehlich,Fidelity 数字资产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

Jehan Chu,Kenetic 创始人

万浩基,经纬创投合伙人

今日下午,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HashKey Group 联合主办,W3ME 承办的 2023 年香港 Web3 嘉年华主会场上,Baker McKenzie 合伙人 Joy Lam、Cobo 首席运营官 Lily Z. King、AWR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Phillip Gillespie、Fidelity 数字资产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 Luc Froehlich、Kenetic 创始人 Jehan Chu 与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围绕 TradFi 和加密技术的融合共生展开圆桌讨论,分享 TradFi 如何借助新的力量实现模式的创新与变更。

「Web3 嘉年华」圆桌讨论:TradFi 与加密技术的融合共生!

以下为圆桌讨论全文:

Joy Lam(主持人):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看到这么多人出席今天的会议,这也是一个见证,非常积极地展示了香港会成为加密及加密货币行业、Web3 行业的高光。

我是 Joy Lam,住在香港,是 Baker McKenzie 的合伙人,我的工作多多少少和虚拟资产相关,今天想要谈谈加密货币与区块链交易的交叉点,我们看到有更多的交融、重叠。

这些 TradFi 的机构开始转型到虚拟货币,开始试水。有些人想要进入到新的资产类别中。加密货币的原住民慢慢开始分支,进入到传统的金融服务行业,所以今天有非常杰出的嘉宾来参与讨论,Lily 是 Cobo 的 COO,Luc 是 Fidelity 数字资产解决方案负责人,Phillip 是 AWR Capital 的管理合伙人,Jehan Chu 是 Kenetic 创始人,万浩基是经纬创投合伙人。

最近有很多关注全球的银行业问题,吉米·戴蒙最近致投资者信也提到他并不觉得这是一场危机结束了,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谈到加密货币,我们也看到加密银行的关闭引起了很多问题,也有谈到 2.0、阴谋论、政府协调努力,孤立加密行业,冻结他们访问、使用传统银行服务的权利,从你们的角度来说,谈到银行业的危机,怎么影响你们数字资产的机构性采纳呢?在 TradFi 和 Crypto 加密之间有没有阻碍他们的接受,或者采纳的障碍?或者有没有其他的服务机遇进行重新定义?

Luc Froehlich:银行业危机最近出现了一系列事件,都是数字化资产的选择,也许是由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加密货币或者其他数字资产空间相结合。包括现实世界的资产、碳分数、TradFi 之间的通证化。

另一方面,再看看「路」的另外一边,对于市场来说,有人可能跟你讲他们就是骗人的东西,其他还可能有些领导人会觉得不想采用数字化资产,他们觉得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危险因素,或者他们不愿意进入到空间,还会有其他领导人在忙着做其他的东西,可能是环境的原因,可能是成本或者重组的压力。

在「路」对面有一些领导者花了很多年去学习数字资产空间,徭役找寻机遇与噪声之间的差异,现在有个巨大的机会去加速促进数字化资产的接纳,因为有很多技术人才可以使用,也有很好的技术,非常便宜,所以现在是很好的定位。

但是,要借助好机会,要创新思考他们在金融行业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谁来做什么工作,看一看这些资产经理慢慢开始做投资银行所做的工作。比如说发行资产,或者说财富管理经理开始做资产经理的工作,管理基金。当然这些都是可以预期的东西,就是区块链技术核心的重新定义中介角色所带来的影响。

看看「交叉路口」的形象,我们看到了加密货币的加速发展,还有通证化项目的加速,比如说债券的通证化、CBDC 加速和稳定币,很清楚,这就是未来的发展道路,有很多机遇,可以有边界转化,特别是他们在未来所做的事情,或者能出现什么样的事情。

Joy Lam(主持人):听了很多关于机构性客户和投资者感兴趣于虚拟资产,但是很多人不太舒服地使用或者投资,也看到了有很多衍生品,或者是合成工具。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说,看到有很多基金经理开始设立一些基金关注于虚拟投资相关的衍生品,而且是非常广泛的交易策略(像高频)。

对于某些机构(特别是授权机构)、基金经理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对于虚拟资产的监管交易,你们觉得对于关注于虚拟资产的基金、虚拟资产衍生品的基金会有什么样的机遇?特别有没有些障碍。因为我们看到更多监管在交易领域会上线,希望投资者可能会更加舒适。

Phillip Gillespie:问题内容比较多,有很多公司和对冲基金都会先想到一个问题。去年有很多跟交易所有关的信用问题,有很多危险,包括托管风险,有很多 TradFi 公司因此不想做加密货币的交易,有对手方风险、托管风险,都需要在加密生态系统中有待更进一步发展。

刚才提到银行危机,当我们有了法定货币之后,确实有真正纯粹的交易导向机会,但是对很多交易方来说,当你看加密生态系统,特别是今年有很多加密货币的价格在上涨,但是对冲套利的机会也在增加。

对我们来说,对冲基金和流动性做事方非常有兴趣做加密货币的交易,机会很快地出现。

但是有意思的是,随着行业的成熟和生态系统的成熟,机遇也会迅速缩小,套期机会也会减少,但是让更多人进入跟家安全。我们就像是「先驱」,最早一批提供流动性交易。很显然,你得需要一些信用中介和其他形式的监管交易所,让大家都感觉安全。

Joy Lam(主持人):托管确实是我下个要问的问题,对于很多机构来说是痛点,他们很多非常有兴趣投资参与,但是他们对托管非常担心,不然可以更大胆地交易加密资产,直接做交易。是否需要一些加密资产托管量身定制的许可证制度?这会有用吗?托管服务在过去几年有什么样的演变发展,如何满足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是不是需要专门的针对加密资产托管的许可证制度才能让机构投资者更加放心呢?

LIIy Z.King:传统金融背景下的托管往往意味着像是保险箱,但是数字资产方托管比较复杂,涉及到区块链技术、加密技术、网络安全问题等等,要真正理解托管角色的演变,至少看三个关键要素:用户、技术、应用。

根据 Triplea(音)的统计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 4.21 亿,而且比数量更重要的是用户组成,已经从最早期网络极客、程序员、基金,现在已经演变到有更多、数量更大的机构和个人,包括一些挺大的机构。显然这些用户对托管有不同要求,包括离散密钥管理、工作流整合。在技术方面,从比特币到智能合约以及其他基于区块链的合约。

一个多链多层的世界肯定会带来资产用户应用碎片化,这意味着托管服务供应商得给出统一的解决方案才能让用户体验更好。我想,AI 技术可能能起到帮助。让我们跨上台阶,让用户体验更好一些。

2020 年之前,区块链上最大的应用主要是交易所、支付服务供应商,但是在短短三年间,智能合约已经获得了爆炸性发展,以及出了无数的区块链应用,比如说看到 DeFi、NFT、DAO,各自都成为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细分领域。现在有 4000 多个场,Web3 显然已经主流化了。

在这样的变化下,托管问题也在变化,对托管的要求是什么?未来托管解决方案必须能提供统一的用户体验,要能提供全面服务,从完整托管,基于 HSM 到 PC 解决方案,到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的解决方案,这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对提供托管服务的各方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要求客户提供分布式密钥管理解决方案,而不是集中式的。也需要提供机构用户、机构级别的项目,让他们能匹配工作流、团队合作。

你刚才也问到许可证制度,我认为托管是需要特定单独的许可证制度,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数字资产托管非常独特不一样,监管机构应该要与时俱进,在最新的技术发展方面有所了解,用技术提供解决方案,监管加密资产活动。比如说传统审计是无法提供验证实时验证,但是 NPC 技术可以提供解决方案,让监管方验证储备证实,以及交易所外的清算结算网络也能帮助交易各方避免问题。

Joy Lam(主持人):谢谢 Lily,听起来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托管问题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监管方非常不容易,因为行业变化这么快,监管机构也有很多要学习的。

我想跟 Harry 换一个话题聊一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香港出了政策声明之后,现在政府非常强调拥抱 Web3,拥抱数字资产、加密资产。因此,行业都在想港府姿态到底是什么样的,还涉及到香港特别行动区以及中国的关系。你认为现在中国把香港当成是「实验沙盒」的定位吗?在数字资产的监管方面,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政策走势,是否有可能在中国大陆也会对于加密货币和加密资产逐渐有放开的机会?

Harry Man:很好的问题,非常荣幸有机会回到香港,我其实是在香港出生、香港长大的,非常高兴看到香港能够崛起成为加密和区块链的亚洲枢纽,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政府部门的支持,很多高层都支持 Web3 和数字资产发展。

虽然说我是香港人,但是前面我有 20 年都住在大陆工作,不敢说我能够读懂两岸政府意图。

先说香港,我有很多朋友在 FSC、港府的各个部门工作,我感觉这次香港政府是非常认真的。,我们很少看到香港政府官员这样活跃积极地出席会议站台,非常主动地伸开双手欢迎你们。

今天早上都有听到他们的承诺,相信他们之前做了些准备工作,倒不是说他们之前不欢迎,而是蛮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有确定边界在哪里,规则没有想清楚,但现在看来他们已经有想清楚并且确定下来的态度。可以伸开手臂欢迎大家来到香港,有明确拥抱数字资产行业的姿态。

从我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好的迹象。在我小时候,香港是大中华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城市,曾经一度甚至达到 GDP50%。现在随着中国大陆的发展崛起,香港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在中国 GDP 中的贡献小得多。

随着 Web3.0 和数字资产行业的发展,非常高兴看到香港重新回到中国经济的图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也能在全球发展中长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至于你问到中国是不是整体会开放这块儿,我觉得很难猜测。高层政府现在对代币化还是有很多担忧。

我们都知道,人民币国际化肯定是首要的任务,而开放的代币经济可能会在过程中让它偏离轨道。所以我觉得中国整体开放要更长的道路。

区块链跟加密货币又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国政府非常支持区块链。从高层开始有研究,也有推出数字化人民币项目。在基础设施方面期待中国积极参与,而通过香港能够扮演什么角色呢?也许是沙盒,也许是实验厂,也许可以在这里迈出小小的步伐,在长远的未来,当中国能够开放的时候会有更多机会。所以我认为,在香港会有很多机会,会有很多国际公司和中国区块链公司决定在香港扎根,打造基础设施。

传统金融会面对什么样的机遇呢?香港作为全世界金融枢纽中心之一,已经有非常发达的金融行业,在过去一百多年已经做了很多年,像汇丰银行以及香港金融机构已经深耕了很多年,他们现在肯定也会拥抱数字化时代,接下来也会做出一些步骤。

我们有很多客户也开始关注和推出一些数字化资产工作,我个人期待在今后一两年会有机会和发展传统金融和新的数字化金融结合合作的机会。

Joy Lam(主持人):非常好。要关注中国在做什么,不管是不是开放,这也给香港再次带来了很多机遇,而且是获得资本的门户。

Jehan 你是在这个领域比较早期的投资者,也经历了很多市场周期混乱,过去几年也见证了加密货币指数级成长,数字资产的接纳使用,这其实是加密货币慢慢的迁移,从另类资产到主流资产的采纳。

基于这样的背景,看到目前的监管动势,你觉得加密货币和另类区块链机制朝着 TradFi 方向的发展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加大接受?

Jehan Chu:区块链作为第一个在香港的 VC,2016 年投资了 250 家企业,有一点点特权,经历这么多的周期,可以跳出来对未来有更好的看法。

讲两点:

  • 第一点,会有融合发生。
  • 第二,分叉。

TradFi 或者 DeFi 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确实有 DeFi 也有 TradFi,而且是分别不同的。并不是说这两个东西叫在一起,叫做金融 2.5 或者 Web2.5。其实内在的交易资产不仅仅是金融或者货币的工具,而是真正功用型的工具,过去可能是货币型的工具,像大宗商品、股票、房地产地现在慢慢融合了。TradFi、DeFi 好像是把标的资产进行普遍化,可以用于做货币,可以用来做抵押,也可以用来做 DeFi,做内容或知识产权。

举个例子,谈到房地产,过去房地产是静态的资产,可以有可编程的层面作为证券通证,用编程的方式把它变成抵押物,借助其他工具带入到元宇宙,有不同领域进行不同的应用,你可能会说这是通用型,这个是功用型,这个是元宇宙,这是 DeFi,这是 TradFi,会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应用。

对于 TradFi 或者 DeFi 的公司,他们将面临相同的问题。比如应对监管、流动性、服务的供给、托管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我们需要找出什么类型的服务提供商或者厂商可以最终垄断领域。

但是我这里是两种不同的群体,不是合并成一个需要发展、扩大资产的用户实力。对我来说,看待资产的时候,包括股票、证券、房地产做通证是现有加密货币市值的上千倍。对于香港政府来说,他们传达了一个信号。香港政府不只是一个代币、通证、加密、货币,他们的未来是把资本市场进行完全的转型。他们已经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不管是香港股交所,还是 HASHKEY,这是他们做的事情,这是他们应该预期的,这就是融合。  

第二部分是分离,我们会看到区块链所推动的区块链空间和非加密货币所推动的区块链空间的分离。我们在过去的 9 年,加密货币领域所观察到的,很多政府开始接纳加密货币所推动的大规模应用,因为加密货币本身有太多的成本和复杂度,从用户界面的角度、价格与监管的角度来说,要想广泛地接纳使用不太容易。

这些财富 500 强的公司,只有很少的几个进入加密货币的空间,其实它有这样的愿望使用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可能不太可能由加密货币所赋能的,它可能有一个新的机制,这个新的机制可能不会阻碍加密货币的发展。区块链发展的前 10 年是加密货币,但未来的 10 年是第二章,第二章建立在第一章的基础之上,把区块链的环境、通用的功能提取出来,它是一个数字美金,但它是去中心化的应用、开源的应用,在区块链上用加密货币作为 Gas 来使用的,作为油气、燃料使用的。    

在中国的 BSN 区块链服务网络等等,它开始支持企业主权基金、银行,因为一旦远离了加密货币的对话,它就变成了通用的区块链对话,所以这时中层的 IT 经理就可以使用这些非加密货币所主导的区块链环境。

中国移动和银联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BSN 也是朝这个方向,香港的 Connics(音)和汇丰在进行合作,在 Spatialnever(音)上建立一些沙盒的应用,这其实是非加密货币的网络,这就是下一个阶段期待的,有不可思议的潜力可以释放出来进行投资。  

谈到创办人、监管人,都是有很多机会,所以我觉得香港现在是非常好的定位,可以借助这个趋势。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加密货币的门户,它可以扩展出整体的数字资产门户进入到中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

Joy Lam(主持人):非常好,这是上一个问题很好的转移,我们还有两分钟的时间,最后一个需要大家评论的东西。

你觉得 TradFi 会不会改变加密货币,还是加密货币改变 TradFi?我们并没有看到过两者的结合,而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或者在中间的定位。你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改变另一个?还有哪些关键的机遇和挑战存在于整合或者融合的过程中?

Luc Froehlich:我觉得数字资产更多是 TradFi 的进化,科技背后的数字资产赋能,与我们更多的做 TradFi。允许传统的金融行业去交付它的目标,给消费者提供服务,不仅仅是服务,还有数字资产,但数字资产只是这个公式的一部分,我们还要看到新的技术股在建立,物联网、人工智能怎么把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使用、结构化,区块链这层可以创造出基础设施,把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和交换,这就带来了价值,这是新的技术堆栈慢慢发展的趋势。

谈到机遇,我觉得这是一个创造金融服务的机会,它可以和消费者的需求相一致。谈到挑战,我们也在传统的财务金融行业有一些洗牌、颠覆,会有很多风险,也需要很多监管去保护消费者权益,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化。

Phillip Gillespie:谁在改变?这是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的融合,从通证化开始,不仅仅是资产或者房地产,还意味着服务和未来的现金流。对于成本和收入角度有意义的话,通证化就会出现,这是最主要发生转变的驱动力。

不是说加密货币或者通证化使用区块链等等就可以把成本降下来,使用这些金融工具还可以产生更多的收入,这是我们所谈的,会发生的最大的融合。

Lily Z. King:我觉得对两者来说会有融合更强的趋势。

过去两年很多大机构开始数字化资产的旅程,也是这两年大机构受害最多,从 CeFi 开始崩塌,DeFi 被攻击。当你在思考加密货币整体故事都在崩塌的时候,所有这些丑闻、银行所领导的头条,他们作为交易的基石,人们开始思考有这么多的力量、有这么多新型的加密货币创业家和企业崛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有一些丑闻是由于人类的贪婪所造成的,并不是说内部的控制。所以有了技术、有了整合之后,TradFi 还需要进行社会资源的控制,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的合法性。  

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有非常好的、非常有潜力的空间服务于这些穷人,给他们带来更加包容性的服务,所以区块链与加密货币加上 TradFi 可以带来大规模民众的采纳,也是有合法性。这种说法也会把权利交于民,我觉得香港就是最好的地点,把这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传统的金融市场,还有非常完善的监管框架,还有各个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承诺与治理去发展 Web3 行业,这是非常好的。

Harry Man:我觉得我们需要谈一谈挑战,我们需要的是建立更好的基础设施把这个事情变成真实,我们都很幸运,有这些建设者理解这个市场,我们要把它开放,建立基础设施,让它运作起来。

我觉得这个事情很难,为什么我们要买比特币、持有比特币非常困难?一旦这些基础设施已经建成,这些基础设施的产品建好了,我们就可以见证所谈的 TradFi 和 DeFi 基础设施出现。

Jehan Chu:如果你谈到监管、立法的话,特别是在虚拟货币空间,最后一个评论要讲给这些创办人。

我需要你们理解下一个周期会发生什么,不要把加密货币作为复杂的行业(神秘化),加密货币应该提供价值,让人们付钱给它,这意味着收入必须是一个圆满的循环。如果你建立一个公司,你有加密货币在 Stack 里,必须要找一个让人愿意付钱买你所开发的服务,这才是最终行业的职责。我们提供的公用是让人们挣钱,是真正的钱,不是加密货币的钱,要不然 TradFi 就会接管我们,因为他们是谈钱,我们谈的是技术、理想和愿景,但是最终我们要把它转换为真实的金钱,产生收入、产生价值。

Joy Lam(主持人):时间差不多了,各位观众请用掌声感谢各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谢谢大家!

发布者:xMeta深度精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ft.aiju.com/news/66775.html,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

『声明: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
(0)
xMeta深度精选的头像xMeta深度精选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16:47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17:3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