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Uniswap “最热闹”提案:我们对“寡头治理”小题大做了?

上周五晚,Uniswap 上“最具人气”的提案“在 BNB Chain 上部署 Uniswap V3”终于落下帷幕。最终在Tally 以66% 的支持率投票通过。包括 ConsenSys 和 Compound Finance 创始人 Robert Leshner 在内的拥有主要投票权的代表投票赞成,a16z投票反对。

在该提案投票通过之前,Uniswap 社区也最终在Snapshot投票上对Wormhole 和 LayerZero 这两个跨链桥之间做出选择,最终Wormhole 胜出。但与此同时,社区也在尝试集成多个跨链桥的新提案。

你可以阅读复盘 Uniswap 提案风波:顶级 VC 的利益之争了解这场风波的详情。但我们认为Uniswap提案事件带来的讨论不该止步于风投机构的利益纠纷,我们还应思考风投机构在项目方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社区治理的最佳方式等等。因此,ChainCatcher在上周五的Twitter Space“从寡头治理到社区治理:史上“最热闹”的 Uniswap 提案带来哪些警示”中邀请到了TokenInsight 的 CEO Wayne、DeFi 项目 dForce的创始人MinDAO、iZUMi Finance 的联合创始人Jimmy共同探讨了相关问题。

反思 Uniswap “最热闹”提案:我们对“寡头治理”小题大做了?

点击此处可收听完整讨论。

1、ChainCatcher首先想问一下各位嘉宾们对 Uniswap 这个提案各自都有哪些自己的关注点?

Wayne:我观察到的是大部分提案争论其实是到底用什么跨链的机制,然后用什么协议来支持跨链,LayerZero、Wormhole等跨链协议都在积极自荐。两派人的观点不一样,然后就变成这样一个结果。

Mindao:我觉得BNB Chain到目前为止其实都没有出现任何真正意义上的DeFi协议,这一点跟整个以太坊社区过往的意识形态有很大关系的,包括Aave、Compound、Curve,当然还有Uniswap其实没有迁移到BNB Chain。所以对于社区来说,迁移到BNB Chain本身是一个分裂。

另一方面,这次投票最大的争议点在于,两个大型机构代表的不同跨链桥,包括Wormhole 和 LayerZero。假设Uniswap要跨到BNB Chain去,肯定会给主要的跨链桥带来非常多用户,这就隐含了对于用户端市场的竞争,最终演变成了机构和社区的竞争。到底谁应该有更大的决策权?

上个加密周期是走的是由VC主导的私募路线,所以VC的投票权非常高。例如POS网络里面机构持币达到1/3是很正常的,但可能赋予机构对任何提案有一票否决的权利。所以Uniswap跨链事件也反映了整个Crypto的机构化趋势。

Jimmy:我觉得有一些比较好玩的是Uniswap其实比较重视部署到BNB Chain,经过temperature checks(温度检查)和 consensus check(共识投票),都没有激起特别多的讨论,最后在用哪个跨链桥产生了争议。如果仔细审视的话,这是两个话题都具有争议性,但大家容易把它们混为一谈。另外,提案发起人0xPlasma Labs 创始人 @ILIA_0x很有意思,他们希望将Uniswap部署到BNB Chain之后做其代理。

第一个提案的主要涉及Uniswap的多链部署计划,Uniswap来到BNB Chain是不是意味着未来DeFi生态格局的变化?反过来说,BNB Chain去迎接Uniswap会不会吸引其他DeFi协议的入驻,包括像Aave或者Curve,其实Curve之前在BNB Chain部署了一个授权版本叫Ellipsis,但后面这些协议会不会以自己的形态进入这条链,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关注点。

关于跨链桥的讨论,资本所代表的桥,毋庸置疑会利用投票权去争夺治理权。但有意思的点在于一人一票的治理模式是不是真的有效?我觉得是对于治理代币的讨论,以及对于资本巨鳄和社区用户之间的权益平衡。

2、ChainCatcher有人批评 a16z 决定和控制了 Uniswap 的未来,也有人认为没有不妥,只是觉得这是自由市场的运作方式。各位嘉宾怎么看 a16z 在这个提案中所扮演的角色?

Wayne:我觉得没什么不妥的,代币的作用就是投票,不能因为a16z的票多就判定其垄断性质,这是一个非常不地道的行为。如果币安想参与这个事情,就需要去买大量的UNI来获得投票权,这对于UNI持有者来说是有好处的。一个提前定好规矩的公平游戏,我们不能因为人家后面赢的筹码多了,就脸红和眼红别人。

这个本身是一个公平游戏,后来我看到a16z把4,000万枚UNI让第三方代理了,之后我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最后可能是迫于压力吧。

Mindao:对,我同意Wayne的观点,第一点,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小题大做,a16z是Uniswap很早期的投资人,他们在UNI价格高点其实也没有全卖掉,我感觉得到a16z是真心考虑Uniswap的长期发展。第二点是投票权的问题,任何投票系统都可以作弊,哪怕一个账号一票,作恶者也可以搞很多账号,我觉得这方面的探讨没有任何意义。

从跨链桥选用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商务拓展机会。但对于Uniswap来讲其实无所谓,最好的方案是支持多个桥。另外,Uniswap在DeFi Summer的时候就广为诟病,UNI持有者没投票没分红。截然相反的是Curve,大家都在争CRV的投票权。

因此,我觉得这是反逻辑的双重标准,所谓的机构之间互相争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要看什么事情。对于社区来讲,这种决议就让几个大佬去争就好了。

要怎么解决机构拥有集中投票权的问题,其实Compound早就推出delegation委托制,类似POS网络的委托机制,比如这个机构有很多投票权,可以把它的票委托给其他机构或者是一些实体去投票。a16z后面也屈服于社区的压力把4,000万票都委托出去。这也反应了整个去中心化治理专业化的特点,甚至可以设立一些风险参数。

所以我觉得今天讨论的寡头问题被放大了,其实对整体的DeFi治理来说不是大问题,两个代表不同风格的机构出现拉锯战,其实对于用户来讲根本不在乎,用哪个跨链桥都一样。

Jimmy: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Curve跟Uniswap对自身代币赋能的差异,大家普遍认为可能Uniswap的技术和理念很不错,但在投票治理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次事件总共只有几千万张投票参与,而Uniswap发行了10亿枚代币,其实投票占比是很小。但Uniswap的特点是投票内容也不太影响其正常发展。

3、ChainCatcher赵长鹏在转评中将这件事最终定性为“Uniswap由a16z控制”,进一步引发了社区对寡头垄断的讨论,而a16z最终也因此骑虎难下,将大约 4000 万枚 UNI 投票全委托给外部团体。但巨鲸操控以及投资方掌握大量代币也是不争的事实。想和各位嘉宾探讨一下,DAO和社区治理是否能实现项目的去中心化?目前的链上治理存在哪些困境?

Mindao:我觉得现在整个DeFi治理的趋势并不是每一个散户都去参与。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像Curve的大部分治理都是项目方在参与。所以就从这个角度讲,其实整个参与投票的虽然投票量可能会大,但是真正投票的实体和个人不会很多,甚至有些实体跟DeFi没有关系,比如说有好几个大学的区块链协会都参与到DeFi治理。

现在大型机构的普遍做法是评估每一个治理人的专业程度和参与程度,然后再把自己的投票权委托给委托为不同的治理人。另外值得尝试的可能是比如说像 POS的网络可以委托给节点去投票,然后委托量大的话,节点有手续费收入,所以他参与治理的动力是非常强的。

目前还没看到DeFi系统这么做,但我觉得是可以值得参考的,将系统通胀分发给委托人,这能够确保体系里参与治理的人更加多样化,而且活跃度会更强,这是我的基本的观察。

Jimmy:我觉得Uniswap的治理一直处于比较佛系的状态。例如前段时间关于费用开关的讨论,收益也不是直接给到用户,而是给到金库。但即便是这么一个协议,其实之前投票也通过了,但是还没有去执行。Uniswap并不拥有一个及时反馈的治理体系。

可能我们看到Uniswap其实在做很多新的尝试,包括收购和整合NFT聚合器,这些规划不是在社区里讨论的,更多的是在相对确切的事情上来投票。持币用户的参与感并没有特别强,这就造成一个分离的社区治理环境。

如果是说Uniswap的最终执行方向和细则是分离的话,那么用户在治理过程中无关痛痒。

Wayne:我认同Mindao老师的说法,治理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所以我们看到所有的国家也好,公司也好,各种组织也好,都需要至少一位负责人,如果人人都负责,最终会变成人人就都不负责。

4、ChainCatcher一直以来,投票权的严重不平等分配也导致了巨鲸权利过大,其他小额代币持有者无奈选择“躺平”导致治理中很多人比较冷漠等问题,对此,各位嘉宾是否看到或探索过更优的解法?

Jimmy:我觉得按照公司制进行分级的模式,把一部分代币权益归纳为股东权利的话,那么会有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还会有执行团队,社区则是所有者和使用者。代币作为生态参与者的耦合剂,凝聚了品牌理念、未来收益等价值。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专业化分层肯定是一个部分。

如何把代币的权力分拆成几个不同的板块,有的人只是想持有代币坐等升值,有的人可能想承担更多的治理使命等等。可能像比方说上市公司给 CEO拟定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就得到激励,我们可以从传统的领域里借鉴一些的治理方法。

像Uniswap涉及到要用哪个跨链桥,怎样去分配新的激励,包括上线哪条公链,这些可能就需要大家参与的讨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议事章程。针对这类问题怎么去设置治理规则,这点是我觉得要探讨的。今天讨论的跨链桥只是一个开始,后边还有更多的治理挑战。

Mindao:我觉得Optimism的治理体系有一些创新的地方,对其他DeFi项目有借鉴意义。Optimism把投票权分成两部分,持币人和社区可以更好地平衡项目未来决策。

持币人可以将投票权委托给信任的治理人。每个治理人在论坛上发布竞选宣言,包括自身经验。如果持币人不满意的话,可以把投票权再委托出去。如果社区有特别活跃、愿意深度参与治理的成员,我觉得都可以去参与竞争。

听众 @start 提问:对于项目中的大户持币者,同时也是核心贡献者,对于投票的权重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建议?

Mindao:我前面提到的委托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MakerDAO社区是没有太多票,但其委托储备量非常大,对整个MakerDAO的治理影响其实挺大的。另外一种模式是使用LP代币参与治理,也可以按照这样设计权重,比如打个5折来体现LP流动性的投票权益。

所以我觉得有多种方式让散户参与到治理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发起委托代理,然后让别人代理投票,这样的话散户的投票份额可以随着社区的贡献和活跃度不断增加。

发布者:幻境meta,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ft.aiju.com/news/54296.html,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

『声明: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
(0)
幻境meta的头像幻境meta
上一篇 2023年2月16日 09:48
下一篇 2023年2月16日 10: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