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NFT数字藏品市场尚处早期,市场处于“野蛮生长”,未来解决确权、版权、流通问题,将迎来成长期!

国内NFT数字藏品市场尚处早期,市场处于“野蛮生长”,未来解决确权、版权、流通问题,将迎来成长期!

数字藏品无疑是今年最出圈的热词之一,与热度伴生的还有该领域的野蛮生长。9月4日,在2022年服贸会“世界前沿科技大会——元宇宙与数字经济论坛”上,《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标准》首次对于国内市场流通的数字藏品定义、合规发行及流转进行了规范,并明确提出,数字藏品仅限于使用目的流转,不可开展炒作、洗钱、代币化、金融化、证券化等挂牌或私下非法交易流转。《标准》指出,国内发行的数字藏品一般指一种限量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形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其发行、购买、使用等流程进行记录,使其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证的特征,又称为“数字艺术品”“虚拟数字商品。《标准》还指出,数字藏品作为数字出版物,可以按照数字版权、数字出版物两种产品类型合规发行及流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数字藏品领域合规动态频发,行业自律和监管“软法”正在实践中,未来国内数字藏品市场是否能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境内数字藏品领域合规动态频发

相比2021年“爆发”的交易资金规模和交易用户量,今年下半年境内数字藏品市场遇冷,整体发展步入滞缓期。据元宇宙产业委、火大教育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22上半年全球NFT数字藏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13日,国内入局数字藏品领域企业数量已达到589家,而交易用户总量仅300万人。其中,以腾讯牵头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幻核已于8月16日宣布停止数字藏品发行。业内人士认为,“野蛮生长”之后所暴露出来的风险是导致下半年数字藏品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监管政策尚不明确、二级市场的交易功能尚不健全、资本推手和营销投机者的过度扩张的情况下,市场正在逐渐回归理性。为了行业的持续性发展,2022年以来,数字藏品领域合规动态频发,多家行业机构发布行业自律倡议。4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与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数字藏品产业健康发展的自律要求》,指出数字藏品产业是现阶段元宇宙代表性领域之一,对于促进文化信息消费、推动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及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6月30日,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近30家机构发起的《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反对二次交易和炒作、提高准入标准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7月14日,2022 可信区块链生态大会暨首届信任科技大会期间,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所发布《可信数藏计划自律守则》和《可信数字藏品平台名单》,目前已有 36 家单位正式签署该《守则》,后续将严格遵守《守则》要求,严守行业底线。在行业自律之外,“他律”也逐渐提上日程。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明确指出,确保 NFT 产品的价值有充分支撑,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防止价格虚高背离基本的价值规律;7 月 6 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主编的《数字藏品应用参考》发布,《参考》对从事数字藏品领域所涉及的相关资质做了介绍,并对应取得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版权服务资质、《网络出版服务许可》《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网络文化经营许可》、产权(数字)交易所等做了指导意见。不过目前该领域的约束主要来自行业协会联盟的倡议,尚未有统一的监管手段。

金融风险防范应成为NFT市场未来发展重点

9月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元宇宙研究中心发起第三期“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研讨会”,多位专家围绕NFT的技术与产业逻辑、NFT的金融属性与规制、数字文化与NFT等议题展开讨论。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杨东在会上发布《NFT规范与治理研究报告》,此为中国人民大学元宇宙系列研究成果的第三期报告。杨东在会上介绍了“共票理论”,指出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共票“将代替钞票、股票等不同形态的流通货币在元宇宙中流通的可能性。杨东还强调,必须加强对加密货币的监管,“监管如果不及时、规范进行,就会出现像过去的P2P一样的惨痛教训。”此外,杨东还强调了反垄断对于当下元宇宙发展的重要性,“必须打破一家企业独大的垄断现状,否则中国无法产生与美国可以全面竞争的元宇宙企业、行业、产业。”从数字藏品的艺术特征出发,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炯指出,当前市场上的一些数字藏品存在缺乏艺术属性和不具备“数字化”特征的问题,并且在产品制造的艺术表达和视觉表达上缺失根源于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NFT数字藏品虽然在技术上能保证它的唯一性,但是唯一性不代表有艺术性,艺术性是作为‘艺术藏品’的标准,艺术是有门槛和一定自主性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院马天平认为,NFT艺术藏品领域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进入门槛依然很高,从金融的视角来看可能会出现超出普通用户理解范围之外的融资风险。例如出现融资不能兑付、巨量的耗电风险、以及交易所、交易机构作为中介仍然存在的中心化可能。“面对金融风险最重要的就是要防范负外部性,像NFT数字藏品的监管风险,治理要先行。”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总经理王喆介绍,未来数字藏品市场的监管准则应当是“行业管理+金融管理”,数字藏品如果是具有文娱属性,则应当由行业监管部门出台准则划定范围,而金融管理应当就交易资金、交易标的、交易主体、交易形式四个维度展开。“未来我国的NFT市场的发展特色应该是‘中心化的监管标准+去中心化的服务场景特色’,要做到这些需要相关监管主体介入到区块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出台明确的监管准则,提供权威的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则需要伦理支撑,只有完善了确权机制、评估机制、交易机制,二级市场的交易功能和流通性才能发展起来。”王喆认为,我国目前NFT市场仍然处于平台早期,尚未进入到成熟的交易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孟荇 实习生张玲 北京报道

发布者:链捕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ft.aiju.com/news/36876.html,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联系本站!

『声明: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
(0)
链捕手的头像链捕手
上一篇 2022年9月7日 12:14
下一篇 2022年9月8日 10: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